此作品获得“第七届冰心文学奖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”全国二等奖
回归那光影
乐山一中高二(4)谢宇涵 指导教师:陈昆蓉
在这片唤作谢家坪的村落,空气中浮动的菜籽花的暗香,依靠着混沌的黄昏,铺天盖地的向我袭来,空留我一身清爽的惆怅。回忆道流,颤巍巍的奶奶牵着小小的我,缓步在弯弯曲曲的田垄上,如数家珍地抖着她儿时的回忆,在那儿捉迷藏,在这儿抓小蝌蚪儿,又是在哪儿翻过跟斗,在哪儿和爷爷第一次相遇……奶奶细细念叨的神情甜美又甘凉。于是我从小便对谢家坪有着圣意的憧憬与向往,直至今日我踏踏实实地站在这片土地上,聆听每一个生灵的歌唱,目睹每一片草木的兴盛衰败,拾遗每一场黄昏的悲欢离合,心里的丰盛与愉悦冲淡了城市生活覆盖的喧嚣。
01 庄家和人
去谢家坪的时候,正是大太阳热晒的晌午,大片大片菜田里是疯长的庄稼,个头顶高。它们一排排庄严肃穆地伫立着,挺直了腰杆像个汉子般,沉默地等待着。然而这等待中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狂热,从土里根里传来的遥远有确切的震撼与颤动,旺盛的生命力似乎凝成了奔腾的热血,刷刷地从庄稼身上碾过。若不信就闻一闻罢,连田间的呼吸都是一头滚烫的热流,逼灼得你来!
有几个老汉叼着旱烟从我们身旁走过,咧开嘴笑着。岁月的沧桑已使他们的脸上如同枯朽的老树皮,皴裂开的是白云苍狗的嗟叹与无奈。他们默默地笑着,或许是望着我们,或许是望着他们的希望苗子。这些殷切的凝望,在这黄土漫漫红土历历的大地上,岁月的四轮车撵步履蹒跚却一刻也不停息。车轮声中,土地忽远忽近,而太阳一万次勤恳地升起,又勤恳的落下。他们的土地上留下了疲惫却温顺的明眸,清炯得令人艳羡;他们在大地上的凝望里成熟,又在凝望中老去。
“庄稼人”,这亲昵而温暖的名字,仿佛是一个长长而结实的纽带,连接了土地和人的心!世世代代的,每一个日出,庄稼人站在庄稼地,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地,撒下过汗水,留下过眼泪,他们的悲伤与庄稼一样,他们的喜悦与庄稼一样,都是实实在在的心;每一个日落,庄稼在庄稼人回去的道路上一律显得很肃穆,仿佛不停祈祷着的教徒,用生命对待发生在土地上每一件事情,它们被感染地低下头,想把庄稼人留在土地上的所有呼吸,一丝不露地吸入肺里。所以我常常想,其实庄稼就是一个人,有感情有血肉,有泪水有欢笑,在这片土地上,生生不息地繁衍着;而一个人就是一个庄稼,带着血汗在土地上庸营着自己的一生,即使留下辛苦的泪。
02 土地和牲口
看到牲口干活,心里是累的。谢家坪有几头牛,不多。每次农人干完活中是要走过来瞧瞧这些老牛,温暖地注视很一会儿,它们身上的膻腥味是农人喜爱的。一些犁人走来,笑着干骂牛两声,然后摸摸它们的头。小孩儿爱看热闹,嘻嘻哈哈得围着老牛转不停,眼神又胆怯又喜欢的,乡下孩子特有的单纯。
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牛的眼睛始终是噙满泪水的,只是很多,汪汪亮。奶奶说,那是因为牛通人性,鞭子打在牛身上也会疼,但是牛不会叫出来,它只会回过头来望着你,眼中的泪水是止不住的。听着听着,我的眼里也会很湿润,悲伤的牲口,隆起的血痕,撕心裂肺的疼,牛都是老实地装在心底的。在夜晚的时候,它也含着泪样吃草,休息,聆听大地一天里最后的话,像可以得到安抚似的,虔诚地进入乡村巨大的内心。土地就是被这么泡着,农人在夜晚的悄悄流的泪水,牛在棚里的泪水,渍润在土地上,没有声音,但是大地听得到,它小心地收集起来,和白天的阳光与雨水一起温暖的收集起来,在它巨大的内心里。土地的聆听是牲口最大的安慰,牲口的泪水让土地仔细的舔舐干净,哄宝宝似的,为了迎接无数次下一个黎明。在它看来,我们都是成长着的,人,庄稼,牲口,被土地记录着。永远也别想赖。
03 父辈和我
我想感激一些人。这是我转过头来注视这块土地并且写下这些文字的最终目的。我的父辈们,他们是中国土地上千千年年尽力耕作的憨实老农,他们住在泥土里,很深很深。我很他们隔了很远很远。然而我总感觉的泥土下面有一条很长很远的巷道,我的父辈们,正老老实实德一步一步朝那个地方走去。他们在那个世界仍然奔波不止。可是他们幸福得无怨无悔。
似乎千百年来都是这样,华夏民族,在这片黄土上留下的笑与泪,爱与恨,喜与悲,都融进了土地的呼吸中,渗透了土地的血液里。他们一年又一年辛苦地耕作,一年又一年等待着丰收,他们将美好的夙愿枕在黄土上,舒舒服服的。哪怕面对的是绝望的大旱年,他们有的,是一缕一缕不绝的希望,是一涌几乎固执的勇气,是一弯纯净的清冽笑容,是黄土教会他们的铮铮正气。
我眼中的城市,是欲望的横流,是物质的喧嚣。然而城市永远看不到精神,看不到人类躯体中那原始的高贵。殊不知精神来自泥土,来自庄稼,来自阳光。精神在城市中无所依靠,只有广阔的土地,承载这逃跑溃败的精神。而城市,它需要一次久久的回归,像是回家的摸索,像是一刻虔诚的祈祷与忏悔,像是一场自我的救赎。在回家的路途上,那是城市血液和骨头的歇息。